博客年龄:19年1个月
访问:?
文章:505篇

个人描述

姓名:Mr. Fan
职业:计算机
年龄:39
位置:中国·吉林
个性介绍: 听音乐 滑旱冰 (最好是一边听音乐,一边滑旱冰)

被遗忘的信件-42

2023-08-28 09:55 阅读(?)评论(0)
    (四十二)
由夫你好:
    放榜了!我相信,你也是第一时间知道消息的吧,我去一中看榜了,你的总成绩是485分,啊,我记得在我们的母校,我们那个年级的最高分才470分左右,按那个成绩,你还是第一!所以,我说,你考上是一定的了,但不知道你报考的是哪个学校。一中是全镇最好的中学(省重点),在中考的时候,人家就选拔的是全镇的尖子生,我记得你差0.5分落选,在这个高考的大榜上,最高分640多分,妥妥的清华北大的料了,总排名你是第97名,这说明什么?我替你分析了,整个一中应届生8个班400多学生,你的名字在前一百名之内,而每年高考,一中“走上”的人在120名左右(不包括中专生),那么剩下的那些人不是和我们学校的那些落榜生一样了吗?当年你差的那0.5分不是差在学习成绩上,而是差在社会规则上,一中每年至少有两个班的学生都是“特招生”(包括明面上的特招生和隐含的特招生,特招生其实就是关系生,就是学校给社会留的后门,我们大学里每界也都有特招班(这还不包括定向和代培生),我在前面说过,我们这届的物(1)班就是这类性质的结构,这仿佛是公开的惯例),这两个班一百多人就把你挤掉了,啊,那些特招生中有几个是有出息的?社会出于各个方面的利益考虑,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渡给这些“混子”,而让像你这样的人游离于社会利益之外去进行额外的抗争,我不知道这是个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你看,以你的智商,你学习了一年,等于别人学三年的(你在二中玩了两年爱了一年,几乎等于没学习),如果没有你那突然来临的恋情,或许你的命运不是这样的。
    我这样的分析虽然在为你打抱不平,实际上也是很没骨气的,会有很多人不屑一顾,有人会说,啊,你要是厉害,在哪里都厉害,你要是能考640分,清华北大也能上,什么叫差0.5分呀,还是你不行才把你掐下去的。啊,是的,既然社会定下了那样的规则,总会有差0.5分的人显得很冤枉,很倒霉,我们这些渺小的人所能做的就是心甘情愿地委身于这样的社会,就像过去妇女卖淫的借口总是“生活所迫”一样,没有人愿意站起来反对那样的“生活”,而都是牺牲自己去适应那样的“生活”,这是人生真谛吗?不,绝不是。
    对于社会我们有很多的态度,以我现在的认知,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富人和有权人的态度。他们在最基本的抗争中获得了胜利,于是获得了制定社会规则的权利,什么是规则?规则实际上是划分利益的各种条款,它总是以公平的面貌出现,以避免发生规则的制定者在最初进行抗争时出现的那种情况,因为那种情况一出现,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就要面临被更换的风险。那么那个规则真的很公平吗?不,绝不是。既然是划分利益就总会有大头和小头的,对的,总会有的,没有例外,那么为了公平,规则中一定要规定大头归广大民众所共有,那么我们要问,这个广大民众怎么拥有,是你拥有还是我拥有,比如说一个房子是公有的,那么它是你的还是我的,我能说去住就住吗?如果大家都去住,不还是装不下吗?不还得打架吗?那么就得有个能代表我们利益的人出来说话了,他站出来禁止那样的混乱发生,于是那个房子就空出来了,于是那个房子就这个人说了算了,他让谁住谁就可以住,这就产生了权利。那么我们再问问,他真能代表我们大家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信任他呢?他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谁能保证他不把那个空房子给他自家人住呢?谁也保证不了,这就是表面公平的规则之下的漏洞,所以,我下了一个悲观的结论,所有的公平规则都是假的、虚伪的,它的出现是为了掩盖某种特殊的不公平。
    公平是社会的产物,自打人类进入文明之后,它便产生,但同时它又立即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看到了分等级的社会生活和为公平呐喊、宣传、奋斗的那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承。看看我们祖先的那些生活遗迹吧,我们判断一个古代遗迹是否进入文明,首先要看它是否有了阶级分化(西方人认为必须有文字,我认为这是个狭隘的定义),比如在一个古代先民的聚集区是否出现了城池和宫殿,是否在宫殿之外有平民生活区,墓葬也分等级等等,这就是阶级分化。那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以谁为优先,当然是以统治者优先喽,不然人人都是国王了,这种思维几千年来深入人心。所以中国古代才有刑不上士大夫之说,士大夫之上的君王更是法外之徒了。所以,富人和有权人眼中的规则就是打着公平的旗号为自己服务的。所有的规则均如此。马克思分析认为这是社会财富不极大丰富的原因,他由此下了个定义:当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按需分配,那样就彻底消除不公平了。我们没有马克思创立一种理论的能力,但我们可以举一些反例,比如西方的生产过剩的时候,他们宁可销毁部分产品(类似的把牛奶倒入大海----我们课本里就是这么讲的)也不分给穷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按课本的教导得出的结论),这部分人为了维持自己的财富和权利,他们是绝不可能把自己的财富分给贫民和平民的,当社会的极大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时候,何来的按需分配?课本上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己解决的,所以得出工人阶级是资产积极的掘墓人的结论,在这个理论没有实现之前,我们姑且叫它们“科幻”吧----我们课本里也论证了马克思和圣西门、傅里叶之间的不同----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是科幻,另外一个是空想,但是只要他们都躺在理论的床上睡大觉,我就认为他们没什么区别----这就是我的认识的肤浅之处把。
    二是穷人对社会的态度。穷人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由于受财富的限制,他们的幻想也受到了限制,但这只是物质生活的限制,精神生活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如果乞丐喜欢思考的话,他也有机会成为第欧根尼那样的哲学家。穷人有了温饱也会有额外的想法,在可能里管这种现象叫做“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他们是社会的大多数,所以,社会需要控制的就是这样的大多数,于是那些貌似公平规则就产生了。在这些规则中总要留出回旋的余地的,这就是规则之外的余味----后门。一个没有回旋余地的后门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管理者造成麻烦。比如,如果不在省重点或大学里设置那些特招生班级,那么就有可能使得那些官二代或官三代、富二代或富三代的那些纨绔子弟失去了教育的机会(古话里在纨绔子弟少伟男这句话里用了个“少”字,而没有用“无”字,“少”的意思是“不是没有”,而“无”的意思是“完全没有”,“少”这个字就是语言里的后门,它给了一个断言以回旋的余地,从而使这样的断言看起来像真理一样能有机会长久存在下去),很难想象一个镇领导家的孩子在如虹门镇二中那样的普通高中读书(多没面子啊,先别说他们的孩子有没有出息),也很难想象他们的孩子在这样低劣的高中毕业后没有大学可上(多没面子啊),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家的孩子和一帮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在一起混,这些现象都可能有,但很难让人相信,这是镇里的情况,那么市里的和省里的呢?如果这种现象成了普遍现象,那么那些主管这些学校的官员和他们的同级别官员以及他们的上级情何以堪?那些给这些学校投资的富商们情何以堪?领导和富商毕竟都是少数人,他们家的那几位大公子大小姐能占几个名额?毕竟把最好的学生都选出来了,把差0.5分的人挤掉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太大的浪费,所以,没有人会在乎这样的不公平,对少数人而言不公平就是最大的公平,对多数人而言,公平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就像一个人把尿撒到太平洋里,经过海水一稀释,就什么都没有了,看起来还是那么公平。那0.5分只对由夫哥你个人有意义,对社会没有任何意义,你只能获得我的同情,绝不会获得包括尹丽在内的任何人的同情,这就是我们穷人眼里的社会,我们只有像那些妓女那样认命吧,因为我们都是“为生活所迫”。
    啊,由夫哥,你看,我看见了你的大榜排名,就想了这么多,我简直是无法让自己停止思考,无论想的对与错我都要写下来,我不想让这些类似闪光和火花的东西瞬间出现又瞬间湮灭,我要抓住它们,把它们记录下来,或许过几年,我的认知有了提升,我自己就过来到这里更改我的认知了,这也是令我高兴的地方,这说明我的认知又提高了!但话又说回来了,我说的这些东西对于社会対别人毫无用途,属于夏日里的蝉鸣吧,既无用,又喧嚣。
    接下来是录取环节了,我预祝你心想事成!
    另:我在这张大榜前徘徊了几个小时,希望能见到你,可是,你踪迹皆无,甚憾!估计你从其他渠道已经获知你的成绩了。
    夏梅。1986年7月27日草。
    (未完待续)
    (2023.8.28 9:42)
  最后修改于 2023-08-28 10:05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