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9年0个月
访问:?
文章:505篇

个人描述

姓名:Mr. Fan
职业:计算机
年龄:39
位置:中国·吉林
个性介绍: 听音乐 滑旱冰 (最好是一边听音乐,一边滑旱冰)

被遗忘的信件-22

2023-05-27 10:00 阅读(?)评论(0)
    (二十二)
由夫你好:
    很少跟你谈我在生活上的烦恼,仿佛我没有烦恼一样,不是的,因为同心灵上的充实和愉悦相比,生活上的东西便都显得小小了。这次,我跟你简单说说吧,以后我或许就不会专门说这件事了。
    首先,我父母的关系比较冷淡,仿佛是两个不相关的人在一起生活一样,我的母亲没什么爱好,除了上班,她就两件事,一是收拾屋,二是做饭,她每天早晨都出去溜达,但却不是散步,也不在溜达中思考,二是去赶早市买菜,她从来不思考什么,偶尔发表些意见也没人听她的,父亲不听,我也不听,她的任务就是保证我们三个人饿不着和冻不着,别的都不管。我父亲爱好钓鱼,休息日如果不去钓鱼就在家收拾和制作钓鱼用具,好像在搞一项了不起的发明,父亲偶尔也思考一下,但思考不是他的爱好,他思考后就发些牢骚,比如单位变态的人事安排,存在暗中操作的薪酬机制,个别几个人的人品等等,这是他思考的最终结果,后来他发现发牢骚没啥意思也就不发了,因此也就不再思考了,那些浅显的东西就被固化了他的终身结论,他仿佛大彻大悟了,于是就开始迷恋钓鱼,钓鱼的好处很多,既可以躲避母亲的唠叨,也可以避免思考带来的烦恼,他哪里知道,那些烦恼都是思考不到位带来的,而不是思考本身带来的。
    对于我,他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母亲反对我和男孩子过多接触,在我小学的时候,她就对找我玩的男孩嗤之以鼻,仿佛那些男孩的把戏她早就看穿了,她看着那些男孩的眼神都是挑剔性的,鄙视性的,令我胆战心惊,仿佛我被那些男孩带坏了一样,于是那些男孩也就不敢再来找我玩了。母亲负责我的安全,早出晚归绝对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就不能太早地出去晨练。父亲在高考的时候给过我一些建议,除此,我没发现他们对我的学业和未来有过干涉,我差不多是自由生长起来的。我的烦恼有时候就来源于此,有时候我感到很孤独,希望他们给予安慰,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各顾各的,所以我在情绪上的波动只能靠我自己来调节了。
    其次,对于我生活的环境,我得抽空维护一下,因为它不总是一片和谐的,每个人的欲念不同,凑在一起就会出现矛盾,那些矛盾就是那些欲念的冲突的结果,冲突和矛盾实际上就是对环境资源的争夺。比如,评奖学金,我们学校评奖学金并不完全看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只占百分之七十,另外百分之三十是看个人“表现”,什么叫“表现”。“表现”给谁?那当然是给班主任看喽,这就不是客观的标准了,主观有标注吗?什么样的“表现”是好的?怎么定性?还不是靠班主任的个人好恶。表面上看学习成绩占百分之七十,仿佛主要还是看成绩,其实这是一个骗局,最早我们班一个男生首先发现了这个骗局,他说,假设满分一百分,你学习好最高就是一百分,乘以百分之七十,就是七十分,然后你不着班主任的喜欢,那么“表现”的分为零,那么你的最终得分就是七十分。另外一个以六十分万岁为基准的学生得了刚好六十分,这是大学生的最低分,低于这个分数要补考,补考再不及格就不让毕业,然后,他善于“表现”、班主任很喜欢,给了他全部的三十分钟,于是他的最终得分是就十分,那么他就得到了奖学金,意外吧,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吧。不得不说,那个男生很聪明,但我没看好他,他那个人很邋遢,整天叼个烟卷不像好人。于是我环境中的一些人就开始竞争奖学金的名额,名额有限就是资源有限,资源有限就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再一个就是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它来源于共同生活的那个狭小的寝室,寝室就那么大,一个房间八个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难免就有冲突和矛盾,比如有人睡觉打呼噜,别人就无法安睡,睡不好觉,上课就犯困,听不好课,学习成绩就不好,学习成绩不好就更得不到奖学金了,而且总失眠也影响身体健康。再比如,有人喜欢晚睡,有人喜欢早起也是会影响别人的等等,我熄灯后打着手电筒看书就遭到了有些人的反对,我不得不注意些,但在家里我是自己一个房间的,于是我有时很反感这些室友,这也是一种烦恼吧。
    你看,我的烦恼都不大,都不值得谈论。我还是跟你谈论莎士比亚吧。
    开始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标题像骂人一样,不像大师的手笔,我想象中莎翁是个风雅的人。
    同样,剧本对人物的描写也是通过说话达成的:
    斯兰德说:安小姐吗?她有一头棕色的头发,说起话来细声细气,像个娘儿们似的。----经过这么一说,安小姐的形象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剧中人物的对话都很墨迹,同样的话墨迹好几遍,有故意拖长文字、拖长剧情的嫌疑,但我试图简化这样的对话却发现,我改动的地方显得是那样呆板无趣,或许在剧本中,墨迹也是一种好写法,因为它面对观众,要用那些反反复复的话引起观众的注意并引发他们发笑。
    这个剧大概同时有三条线索,一个是斯兰德对安小姐的爱情,一个是那几个娘们对福斯塔夫的捉弄,一个是安小姐和其他追求者的故事。一个五幕剧居然有这么对故事线实在令人佩服,有的长篇小说也才只有两条线,这或许就是写作的功力。
    关于戏剧效果。第一幕的第四场开始做戏,桂嫂把辛普儿藏在了壁橱里,然后下面的情节中,老爷卡厄斯回来总是针对那个壁橱取东西,这就是戏剧!!类似的手法我在电影中绝对看过,但想不起来是那些电影了,但是谁会说莎士比亚抄袭我们的电影呢,只能使相反,但这种手法算是继承还是抄袭呢?这个界限很不好区分。
    培琪大娘和福德大娘把各自收到的福斯塔夫的求爱信,只是因为这两个娘们在公共场合多看了福斯塔夫一眼,所以说女人在外面一定要谨慎,不能随便盯着男人看,容易引起误会,于是我忽然觉得母亲敌视我的男同学是对的。而我没有引起由夫哥的注意或许就是因为我少了那一眼!对高中生活我有些后悔了!
    第三幕第三场福斯塔夫来赴约,福德娘子假意敷衍,培琪娘子假装来报信说福德领人来捉奸,让福斯塔夫藏在篓子里,上面盖着脏衣服,让仆人抬出去扔进臭水沟。福斯塔夫刚被藏进篓子里,福德领人进来了,这就是巧合,巧合就是戏剧----说书的也说无巧不成书嘛,那么对于戏剧也该是无巧不成戏剧。
    下面让我摘抄一段对话:
    斯兰德:安小姐,我有过父亲,我的叔父可以告诉您许多关于他的很有趣的笑话。叔父,请您把我的父亲怎样从人家篱笆里偷了两只鹅的那个笑话讲给安小姐听吧,好叔父。
    夏禄:安小姐,我的侄儿很爱您。
    斯兰德:对了,正像我爱葛罗斯特郡的无论哪一个女人一样。
    夏禄:他愿意像贵妇人一样地供养您。
    斯兰德:这是一定的事,不管来的是什么人,尽管身份比我们乡绅人家要低。
    夏禄:他愿意在他的财产里划出一百五十镑钱来归在您的名下。
    安:夏禄老爷,他要求婚,还是让他自己说吧。
    夏禄:啊,谢谢您,我真感谢您的好意。侄儿,她叫你哩;我让你们两个人谈谈吧。
    安:斯兰德世兄。
    斯兰德:是,好安小姐。
    安:您对我有什么高见?
    ……
    我好喜欢这段对话啊,不知为什么!
    这个剧本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发生一个重要的事情之前,这些事情总是先让观众知道,然后再去实施,实施后的结果总是和原来计划的不一样,这也是戏剧效果,还有,当一个人想对另外一个人实诡计的时候,另外那个人总是通过某些渠道或者这个诡计,于是将计就计,这也是喜剧效果,如果这些技巧都是莎士比亚原创的话,他将是多么的伟大呀!但是我还听说,在莎士比亚之前,还有莫里哀、拉辛、高乃依等戏剧前辈,所以,我将来还要在那些人的作品里寻找这些东西的蛛丝马迹,我想戏剧的成熟一定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但是现在,我没听说中国有什么可以和莎翁比肩的任务,据说曹禺是戏剧家,但我只在剧本里学过他的《雷雨》片段,老师讲的只是里面的价值观部分,作品的写法传承、语言特点和主副线结构却一字不提,我想,我们可爱的高中语文老师也不懂这些吧,我忽然感觉,我现在虽然是在大一,但现在让我回去教高中生语文,我一定比我的老师教的好,哈哈,我好自大哦!
    我还发现,从价值观和阶级立场的角度去分析一部作品是最简单不过的了,阶级敌人写的作品一定是站在阶级敌人的立场上喽,那么我们先入为主,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所写东西的含义,然而,但是,这种方法简单是简单,却也把作品简单化了,用这种方法看文学作品就会忽略很多东西,因此这种人看完书后觉得看透了,实际上他们还是没看懂,所以你会发现,他们只局限于那些故事情节里不能自拔,以为那些东西真的存在一样,可发一笑吧!----这样的人在我们能触及到的人群中占绝大多数中的对大多数,包括我们的师长,领导和名人,但不包括尹丽、老温、贾二胖等人,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故事的结局我就不说了,因为那不是我要关心的,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构思出无数的结局。
    好了,晚安吧,由夫!
    夏梅。1985年11月11日草。
    (未完待续)
    (2023.5.27 9:49)
  最后修改于 2023-05-27 10:1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